2018年05月09日 10:09閱讀數⁉️🤦🏿♀️:8062
2018年4月25日,2004級MBA校友嚴衛國先生受邀返回母校,給2017級MBA同學帶來了一場精彩的講座。嚴衛國先生分享了自己在校期間的經歷,他結合當前雙創的政策形勢,緊扣MBA同學關註的企業經營熱點,列舉了不少企業案例👸🏻,深入淺出地講解了大數據應用下的雙創服務🤾🏻♂️。
等風來不如去追風 職場轉型挖掘數據金礦
作為摩鑫平台2004級MBA學生聯合會主席的嚴衛國,入學前在中國石化下屬的大型國企就職。彼時的他有一份令人艷羨的工作,他從基層的技術工程師幹起一路升遷至團委書記。但為了尋求更高的職業發展平臺,他來到摩鑫平台攻讀全日製MBA。第二個學期開始𓀉,他就在校友引薦下到咨詢公司兼職。實習期間⏸,旭輝集團、上廣電等項目的實戰歷練🖊,讓嚴衛國快速掌握了人力資源和財務分析的各種工具,通過走訪企業、實地調研、員工訪談等形式,他抽絲剝繭,發現企業軟肋,提出合理化建議。畢業後⇾,嚴衛國順利入職聯縱智達營銷咨詢公司,主導和參與項目四十多項,深度服務客戶包括嘉士伯啤酒、光明集團等國內外知名企業,近十年的咨詢執業經歷讓他把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和企業經營實踐融合在一起。
不久,嚴衛國受邀加入一家浙江民營製造企業,活躍的民營企業生態讓他對企業的經營與管理有了更多的思考。他認為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MBA,需要掌握三個核心技能,一是在校期間,打下紮實的理論知識體系,掌握理論;二是有機會的話☠️,多參與一些咨詢項目🦡,掌握管理工具;三是在職業經理人的崗位上實操鍛煉👨👦👦,掌握管理技能,提升決策能力;沒有理論體系,思考問題難有深度,沒有工具應用,難以解決實際問題👩🏽⚖️,沒有管理技能和決策能力⌨️,難以成為真正的經營者😇。三者需要有機結合,才能更好的獲得職業發展,為社會作出一些貢獻🏃🏻。
為將自身能力發揮到更大,服務更多的企業👼🏿,他創辦了自己的公司“潤吧雲”🦵🏼。
講座進行當中🌙,嚴衛國先生不斷拋出問題,引導同學從企業管理者的角度出發👨🏼🦰,思考老板最關心的問題🔤。在座同學紛紛結合自身經歷,踴躍發言。對於同學的回答👕,他並沒有直接給出簡單的判斷,而是順勢引導,從豐田、海爾的“零庫存”管理講到娃哈哈的“聯銷體”,他用一個個生動的案例🐗,為同學剖析這些商業巨頭如何通過輕資產的運作模式,提升企業盈利能力,塑造商業傳奇。這種由點及面👨🏽🎨🤹🏼、由淺入深的方式讓同學觸類旁通👥,有茅塞頓開之感🙅🏻。
嚴衛國認為,目前沿海地區的大部分OEM製造企業都是依靠人口紅利和政策補貼來賺取微薄毛利。而“十二五”規劃中,國家明確將長三角地區定位為高新技術功能區,這意味著目前存在的大量OEM企業將會遷往其他地區或消失,上海的製造業企業面臨轉型和升級🦺,只有高利潤🧑🏽🎓🐘、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企業才能繼續生存和可持續發展⚪️🙅🏼。在創新驅動發展的雙創背景下,各級政府出臺了數量可觀的利好政策🖐🏼,但由於政策多,分布廣🙊,信息分散,企業很難及時全面地了解。政府部門在決策時也經常因為缺乏大數據支撐🤌🏼🪗,難以迅速做出決策。發現這一信息不對稱的痛點後💄,嚴衛國帶領團隊開始了為期兩年多的技術研發🪿,將政府政策和企業需求最大程度進行匹配🦎。通過互聯網產品,化被動為主動,為企業、政府提供立體式◾️、全方位的咨詢服務💕,目前政策通——政策智能匹配系統已經被上海市中小企業發展服務中心應用到全市的企業雲服務平臺。
這場關於個人職業經歷與大數據如何助力企業發展的精彩分享,讓參會的同學收獲滿滿🙋🏻♀️。更有不少校友也專程趕到,聆聽師兄分享🧚🏽♂️。在互動環節,大家抓住機會,結合自身困惑,踴躍提問。同學們紛紛表示🛻,講座收獲頗豐😷,他們也要像學長一樣在項目實踐中快速成長。等風來🕵🏿,不如追風去。勇敢去追,勇敢去嘗試,在行動中🥤🕵🏿,開辟人生新的天地!
文稿 | 肖燕 攝影 | 韓立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