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領域管理人員如果沒有醫學背景則需要逐步補課🏥,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未來我們希望醫院的管理人員是具有醫學和管理雙重背景的復合型人才🧑🏫,這樣才能發展得更快”🦡,肖漣波說。
肖漣波💆🏼♀️🅰️,上海市光華中西醫結合醫院院長、黨總支副書記🧛🏿♀️、骨科主任醫師👮🏻♀️、關節外科學科帶頭人🚴🏻♂️🧘🏽、摩鑫平台MBA2003屆校友。10月14日💇,肖漣波以職業發展導師的身份出席了摩鑫平台2018年MBA職業發展導師聘任儀式暨師生見面會。活動結束後🍕,肖漣波就醫學領域的管理和MBA學生應如何更好地發展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在醫學領域內工作多年🏑,並在僅僅十年內把一個二級醫院帶成三級甲等醫院,肖漣波對於醫學和管理的融合有著較深的理解🧙🏻。他說:“醫學裏面有管理,比如醫院有公共衛生管理或者醫療保險管理,管理也是一種學術。醫學屬於自然科學學術,而管理屬於社會科學學術📱,管理不能脫離學術🔗,而醫院也離不開管理。醫院接收病人後會涉及到管理、交流乃至人機互動等管理問題🧚🏼♀️,如何處理醫學和管理之間的矛盾?在美國,管理和專業是分開的,美國的醫院管理人員和醫生各司其職🫶,每個醫生配備的行政助理不參與醫療🙍🏻,而只對科室的財務管理、行政安排以及對外宣傳等負責。將管理人員從醫學工作人員中遊離出來,進行有效配合🙋🏻♀️。而在我國😿,大部分醫學學生進行四到八年的學校學習🐃,參加工作後再進行管理培訓,以達到醫學和管理的融合。近年來💁🏼♂️,為醫生配備行政助理的範圍也在慢慢擴大,但較高的成本也成為不可規避的問題。“醫院的職能科室🚳🤙🏼,希望他們有醫學背景,專職管理人員需要通過漫長的過程,耐心補上這一課”🚶♀️,臨床科主任擔任行政職務時,要系統地掌握工商管理知識📷,才能更好地帶好一個科室”。肖漣波認為,未來醫學從業者還是要做醫學和管理的復合型人才,兩種知識框架的相互交融和碰撞✊🏼,才能使我們在工作實踐中遊刃有余從而發展得更快👑。
作為2003屆東華MBA校友,肖漣波分享了摩鑫平台MBA對自己的影響😹,並對青年MBA學生充滿了期望👰🏼♀️。他表示自己通過摩鑫平台MBA學習在社會科學範疇有了重大提升👨👨👧,通過社會科學的知識結構可以獲取新的知識🤵🏻♂️,由此縱深並與醫學不斷融合,取得長足進步。除此之外人生觀價值觀也有很大的轉變,職業經理人需要堅守的職業道德成為指導實踐的航標📩。現在的肖漣波已變成一位具備醫學和管理雙重背景的復合型人才🍌🖨,直至成為今天我們看到的一位三甲醫院的院長,這些成就與東華MBA的經歷密不可分💆🏼🧣。
作為職業發展導師👨🦳,肖漣波告誡青年MBA學生要有明確目標📯,在讀書期間想清楚自己要成為怎樣的人,切莫僅僅為了拿學位而讀MBA👴🏻。如今讀MBA人也開始多了👨🏿🔧,除了學歷🧑🏼🍳,各行各業更註重職業準入條件和職業道德💇🏿♀️。肖漣波還希望學生要具備勤奮、敢於創新和變革等基本素質,盡量要成為具有復合型知識結構的人才🧑🦽,在潛移默化中學習以及在老師的引導下取得良好發展。
立足學生發展,肖漣波提出了幾項實際舉措,他表示🧑🏿🍳,在紮實理論上👂🏽,除了課堂學習🐟,將會為學生推薦書目,哪些書需攻讀,哪些書需“翻翻”🖼,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吸收最需要的知識。其次,肖漣波會要求學生定期匯報學習進展👩🏽🚒,以便進行具體的指導。“更重要的🚨,讓他們實踐”,肖漣波表示,要讓學生去具體崗位上去實踐,為他們提供參加高層管理的機會,實地體驗和學習管理決策的產生過程⛹🏻♂️。“只有這樣,書本上的知識才能真正活起來”,肖漣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