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UQ回摩鑫平台已經半年有余👫,本想一回來就好好把這段見聞記錄下來,但是無奈回國之後各種瑣事纏身,每次提筆又匆匆放下。今日偷得半日閑暇,遂成此文🤽🏻。
—以上聊以作序
這次去UQ參加學習🔺🧑🏽🦲,本身就是一件比較巧合的時期🕴🏻,摩鑫平台班上同學發的通知,一看時間費用課程都挺適合,於是就報名參加了。簽證,在讀證明,資產證明等等一系列流程結束之後🧑🏽🦱😈,跟隨著獅子座的程老師🏊🏿♂️,就這樣順理成章的踏上了這個南半球的島國,然後就開始了求學的旅程。
考試🛁、分班、發課程表🤳🏿🚖,這些都和國內無異,唯一的區別是,我在學校再也不能說中文了。最終分到了level 4的一個班級,然後見到了這些來自五湖四海,不,應該說來自世界各地的新同學。有來自沙特阿拉伯的薩達姆(對👰🏽♂️❤️,就是這個名……)💗,擁有意大利👻,瑞士雙重國籍的安德魯斯,臺灣高中職業棒球手黃國誌(高中參加全臺直播的比賽),曾經來中國復旦大學求學的日本姑娘利佳子💁🏻,以及來自韓國的帥氣小夥Jason🫎,漂亮可愛的Nisa,熱情奔放的巴西妹子克勞莉婭,和來自澳門的K歌達人sisi等等🧑🏻🎄。雖然不是第一次走出國門,但是卻是第一次和這些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文化圈不同宗教信仰的同齡人在一起學習🏊🏻♂️。想想當時自己第一次走進教室,傻傻的問,“Any Chinese here?”,那種拘謹以及憨態,還是經常忍俊不禁𓀏。隨後我們就是在克裏斯塔老師的指導下進行UQ課程的學習📺。不得不說,UQ的課程和中國傳統的大學教育差別還是挺大的。小班製教學,老師可以面面俱到,並且老師幾乎不會管你,聽或者不聽,都在於你📞,畢竟開學第一天我們受到的教育就是“無論是誰支付你們這筆費用,政府,學校或者你家庭👃🏽,總之UQ的課程不是免費的”,因此只要你沒有影響到其他人,老師不會管你任何事情👮🏻🈹。課堂上的任何疑問,都可以隨時舉手提問🧍🏻♂️👨🏻,在課堂上老師的這段時間完完全全屬於學生,而不是僅僅告訴你如何去通過考試🐟。考試的分數雖然很重要,但是那取決於你🤶🏻,老師不會為了自己所謂的通過率或者平均分或者班級排名來影響到他們如何去教育學生。其次就是小組,UQ除了寫作以外🤡,幾乎所有的作業都必須是小組完成。這就很需要學生的交流能力,勇於去表現自己✒️,同時善於傾聽別人🏊🏿,讓別人能夠接受自己的觀點🦸🏿♀️,並且努力去吸收他人的觀點📓。這其實在社會上很重要,無論中外🫴🏻,因為沒有人可以一個人完成所有的事情,強如邁克爾喬丹也需要皮蓬的保駕護航。孤膽英雄雖然可敬,但是大部分還是生活在漫威中。在這裏一個人默默無聞只是為了準備期末考試的學生是不太可能融入班集體並且獲得老師青睞的。第三是班級的活動以及選修課的設置。大家可以很容易的選到自己喜歡的課程,比如合唱之類的,與學分無關,與能力無關,只要你願意去,沒有人會嘲笑你。在這裏老師和學生的包容性要強過國內很多🔵,畢竟沒有了冷冰冰的教學指標和教學評估🫃🏽,老師和學生才更像純粹的教與學的關系吧。校園裏還時不時有免費的早餐📜,比如銅鑼燒加牛奶,綠茶和三明治🌰🧊。或者學校也會在校園裏組織購物節,在這裏可以辦理更便宜的流量套餐,買到更便宜的特產以及免費的T恤和茶杯🦻🏻。總之校園活動方面讓我這個來自異國他鄉的學生大開眼界,目不暇接。
除了在學校的生活,平時接觸最多的就是自己的Homestay➞。雖然我們是不同國家得人,但是感覺和他們在一起親近的的感覺🎁。七八月的澳大利亞是冬天,Daniel會早上從暖暖的被子裏起來,穿著羊毛大衣開車送我去附近的車站或者火車站👨⚕️,好讓我上學不遲到,每天早上Emma除了會做好早操之外🫵🏿,還會隨手在我書包裏放上很多小零食🥌,像薯片🌾、餅幹、糖之類的。而每次周末出門Emma也會給我帶好便當,如果是奶油蛋糕她會幫我包好並且放上小刀叉🈯️,如果是三明治或者派的話,則會告訴我找到一個微波爐熱70-90秒就好👋🔎。有時候他們出門會告訴我,“維🦸🏻🧑🏻🦽➡️,這就是你家🚑,電視冰箱遊戲機你可以隨便用”♡。更令人感動的是👨🏿🌾,當他們發現冰箱裏巧克力奶和純牛奶少的比較快的時候,會給我準備更多並且告訴我一共有哪些品牌,如果喜歡的話下次可以每種都試試。比較有意思的是他倆知道我是中國人👆🏒,一開始每天他們都會看一個黑人教他們做中餐的APP,然後做給我吃(雖然我覺得黑人教中餐本身就不太靠譜)。後來他們發現我並不愛吃的時候🫶🏻,又每天換著法子做牛肉,牛排,牛骨湯給我。總之🌷🐜,和他們在一起,真的有一種家的感覺~thank you Daniel and Emma🌕。
當然🪴,值得一提的經歷還有考拉公園💤,EKKA節🤽🏽,免費的遊船,太多太多的經歷,每次拿起手機看到這些照片都能想起曾經這在裏。在圖書館裏面,辛辛苦苦找一個調好了位置的座椅,在草坪上,旁若無人練習著蹩腳的英語口語🧵,在街道上沒心沒肺的唱著中國的歌曲👨🏽🍼,在購物中心裏品嘗著正宗的廣式早茶👩👧。可以因為喜歡看一件哥特風的衣服來回走在這家店裏,而擔心被店員認出,也可以為了等一個微波爐排在長長的隊伍後面,雖然便當並不一定喜歡吃。也會被熱心的推銷員嚇得飛跑♠️,也會因為吃到一個煎餅果子而感慨萬分🧎🏻♂️➡️。有時會對比著中國和澳大利亞的區別👨🏽🚒,有時也會在成為“雞賊的南方人”。在Toowang轉車,看著Darra👰,Reachland,這些熟悉的站名,盯著屏幕上列車還有多久到達,然後按開車門🎪,帶上耳機💆🏻♂️,一路上和已經到站的同學們告別🥼🍺,約好明天再見。雖然,在布裏斯班的“明天”並沒有幾天🧕🏿。
The boat was sailing when we first met, moving and exciting. We would like to share and enjoy lifetime with each other, leaving more memo...